产品中心
—— PRODUCT CENTER ——
白芸豆提取物发展历程


意外发现马匹体重下降
1873 年世界经济危机席卷整个欧洲,位于特雷克纳镇东普鲁士皇家养马场的负责人在饲料紧张的情况下,发现仓库中陈年豆子没有生虫,刚好可以作为马匹的饲料。喂养一段时间后,马匹竟然体重下降了。没有想到关于马匹喂养的疑问,会变成今天世纪热点的起源。
对白芸豆展开研究
1872 年, 人们从德国生物化学家里特豪森(Karl Heinrich Ritthausen) 的研究中了解到植物蛋白的营养价值。然而马匹体重下降的问题,却困扰着里特豪森:“豆子确实含有蛋白质,有营养,怎么会体重下降呢?” 于是,他开始了对这种豆子——白芸豆的研究。
初步论证作用原理
经过一段时间研究后,里特豪森发现生白芸豆中含有能让动物消化受到阻碍的成分,其实是一类会限制消化酶的蛋白质,并命名为Legumin。1872-1884 年间,世界各地共有超过10 项围绕该领域的当时被认为是高级的科学研究和发现。开启了白芸豆提取物研究领域的先河。
淀粉酶抑制蛋白提取成功
1893 年,美国科学家Osborne 博士先将白芸豆中这类能抑制消化吸收的蛋白质初步分离出来。1944 年DONALD.E. BOWMAN 发现白芸豆蛋白质其实是通过酶抑制作用导致小鼠体重下降,并发表在1945 年的《SCIENCE》上。直到1971 年,BOWMAN 的团队才真正找到了实验室分离淀粉酶抑制蛋白的方法。
各国的市场应用
2001 年美国加州大学ChrisPeels 团队开发了稳定的全新工艺,白芸豆淀粉酶抑制蛋白进入了产业化1.0 时代。2009 年, 成本更低,限制环节更少的2.0 版本白芸豆淀粉酶抑制蛋白生产专利工艺在德国、日本和中国投入生产。2008 年,天保桦生物团队携带研究成果在中国注册了白芸豆提取工艺等多项国内专利,开始了对 α- 淀粉酶抑制蛋白商业应用项目的创业。
上一页:
下一页:

微信公众号

手机网站
右侧在线客服组件
Sorry,当前栏目暂无内容!
您可以查看其他栏目或返回 首页
Sorry,The current column has no content!
You can view other columns or return Hom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