资讯详情
省农科院组织白芸豆产业技术人员培训 助推高寒山区产业发展(转载掌上春城)
发布时间:
2024-08-29 09:57
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嵩明)主办、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协办的 “永平县白芸豆产业农业技术培训”在大理市永平县成功落下帷幕。
近日,由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国家现代农业科技示范展示基地(嵩明)主办、云南省农业科学院粮食作物研究所、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协办的 “永平县白芸豆产业农业技术培训”在大理市永平县成功落下帷幕。
此次培训为期4天,采取“理论学习+实地观摩”的模式,旨在助推云南冷凉高寒山区白芸豆产业发展,提升白芸豆附加值,帮助农户提高专业技术水平,解决白芸豆种植过程中的问题,实现增收。永平县各乡镇农业综合服务中心技术人员、植保站技术人员、农科员以及白芸豆种植大户等60余人参加培训。
在位于永平县厂街乡鹿凹梁子的“云南省农业科学院加工型白芸豆原种繁育及试验示范基地”,学员们观摩了加工专用型白芸豆新品种田间长势,通过实地对比,他们直观感受到经过规格化种植、起垄覆膜、叶面施肥、病虫害综合管理的白芸豆系列新品种明显比传统种植模式长势好、结荚率高、植株清秀。
云南省农科院设有两个主要的白芸豆繁育基地:一个位于昆明,是专门从事新品种选育研究和原原种繁育的基地;另一个位于大理的永平县,是一个海拔1800至2900米的原种研究和繁育基地。永平基地于2022年建立,包含60亩加工专用型品种原种繁育基地;600亩核心示范推广基地。两个基地通过分子育种、杂交选育和生态栽培技术,为白芸豆的原种繁育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在理论学习阶段,省农科院安排了云南天保桦生物有限公司总经理钟毓、省农科院粮作所白芸豆专家耿智德、省农科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所长王晖、云南食品行业协会芸豆产业集群委员会副主任李纪东等行业专家,从白芸豆种植现状、白芸豆产品加工技术的研究与应用、白芸豆提取物产业现状和前景等方面,为学员们进行了详尽地讲解。
“以前都是看天吃饭,怎么种也是自己摸索,收成没保障。自从政府引进白芸豆新品种进行示范种植之后,我们也申请种上了新品种,有专家指导省时省力。” 种了20余年白芸豆的陈大姐说,之前每亩地只能收80公斤白芸豆,现在能达到200公斤。这次来参加培训,学到了很多实用技术,今年家里的白芸豆从7亩增加到了10亩,她相信收入将创新高。
云南省白芸豆大多种植于滇西北、滇中和滇东北的冷凉高寒山区,是全国种植面积最大、唯一具有商品规模的主产区。作为商品率较高的传统出口创汇产业,白芸豆也是我省最大宗的出口农产品之一。省农科院粮作所所长袁平荣介绍,目前,很多冷凉高寒山区主要还是以种植马铃薯、青稞、荞麦等作物为主,但这些作物十分消耗土壤肥力,白芸豆就不同了,它能和根瘤菌共生,具有很强的生物固氮能力,可提高土壤肥力。“我所将不断选育出更高α-AI含量和活性的高产新品种并研发配套绿色、节本、高效生产技术,推动白芸豆成为永平县乡村振兴的优势农产品。” 袁平荣说。
过去,农户种植白芸豆直接售卖的利润很低,通过提取加工附加值攀升至400元左右,而综合利用之后的各种生物技术产品的综合附加值高达3000元左右。从以做菜为主,到原豆出口;从以提取物为主,到品牌化产业链,目前,云南白芸豆产业已进入快速发展的新赛道。
昆明日报全媒体记者:郭曼
责编:孙于晨
编审:沙兰梅
终审:周健军
芸豆产业集群,云南白芸豆,芸豆提取物